配电箱配电柜研发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4000-588-448

“最牛军车”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 2023-10-25 00:34:13 |   作者: 行业新闻

  郑州,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习医生张佳琪一脸焦虑。每隔几分钟,她都会抬头看看窗外阴霾的天空。

  中央气象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7月20日,郑州最大小时降水量达到201.9毫米,突破历史极值。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座城市一小时内承载了超过以往半年的雨水。

  暴雨来得太突然了。医生、病人、家属拥挤在医院大楼里。大雨在极短时间内汇聚成洪流,让这座原本是1183位病人、69名危重病患者的“庇护所”变成了一座“孤岛”。

  “军车!是军车!来了!”翘首期盼救援之际,一声呼喊从人群中传来。沿着呼喊望去,中,一辆军车朝着医院的方向涉水前行。

  在张佳琪用手机拍摄的画面里,大半个车体没入水中,但车辆依然缓慢、坚定地前行着。车身悬挂的红色条幅上写着7个大字:“危难时刻见忠诚”。

  从高空向下俯瞰,在积水中前行的军车,就像一艘满载希望的方舟,在这座被暴雨围困的城市里,把信心与勇气、生机与力量传递给每一名受困的群众。

  张佳琪拍摄的这段视频,很快刷屏网络,“最牛军车”的称号叫响全国。短短十几秒的视频中,“最牛军车”逆流而上的光影,鼓舞了一群人,鼓舞着一座城,更让无数牵挂着灾情的人们看见了光明与希望。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最牛军车”驾驶员——来自火箭军某部的王赟赟历历在目:“当时水已没过了轮胎,驾驶室也开始进水了。情况很紧急,但是我必须一直往前开。”

  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又一次挺身而出。这个承诺,“写”在抗疫战场那飘扬的军旗上——

  新冠疫情肆虐的那个春天,人民军队第一时间在武汉组织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来自全军多支部队的驾驶员和运输车辆将急需的药物、食品快速配送到火神山医院和各个方舱医院。

  滚滚的车轮,承载着忠诚与担当,将属于中国军人的力量传递到每个角落,奏响抗击疫情、驱散病魔的英雄凯歌。

  “危难时刻见忠诚”,这7个字的背后,镌刻着人民军队的初心本色——为了人民,一无所惜。人民军队用强大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一次次证明:即使是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他们也能蹚出一条路来。

  随着军队和国防改革的不断推进,慢慢的变多的汽车兵、驾驶员走上新岗位、奔赴新战场。在茫茫戈壁、在雪域高原、在南国密林……从一辆辆“最牛军车”里,我们追寻着强军兴军的道道辙印。

  “最牛军车”是怎样“炼”成的?本期观察聚焦3个不同单位的驾驶员,从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探寻“最牛军车”背后的故事。

  “最牛军车”在网络走红,中部战区空军某团四级军士长王一将这段视频保存到手机上。屏幕里逆水前行的军车,把他的思绪拉回到了一片泥泞的比武场。

  那年冬日,西北戈壁,空军首届“金盾牌”比武现场。经过一整夜风雪肆虐,积雪混杂着泥土,场地上泥泞不堪。王一蓄势待发,身旁的导弹战车像一只沉默的野兽,静静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唰!”裁判挥旗,计时开始。王一跃上战车,发动车辆、鸣笛示意、挂挡起步,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8字形路、波浪形路……9个课目仅用时5分1秒,王一以完美的技术动作夺得该项目的第一名。重达33吨的特种车辆,在他的操作下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赛场漂移。

  那次比武,王一获得了“特种车驾驶”和“导弹装填”两项冠军,成为参赛人员中唯一一位独得两枚“蓝盾尖兵”奖章的战士。

  “我爷爷是一名坦克驾驶员,从小我就想参军入伍。”出身于军人世家,王一对军车驾驶员有种特殊情愫。12岁时,王一经常坐在家中废弃的皮卡车里,想象着自己驾车在战场上奔驰的场景。

  在战友们眼中,王一是个“一根筋”。他把每次训练都当作打仗,手中的方向盘就是他的武器。

  一次,未解决副驾驶侧反光镜挂杆、轮胎蹭杆的问题,王一琢磨出一个“笨法子”——把砖块放在地上,尝试用右轮去碾压。

  起初王一掌握不好位置,怎么都压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压得有些偏差;接着七次八次九次……通过记忆,他不断重复着操作动作。

  那段时间,王一像着了魔,每天都要反复训练,直到无论拐弯还是直行,都可以让右轮准确压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一次考核中,他发现换挡速度的快慢对训练成绩很有大的影响,“有的人1秒,有的人2秒,那我就争取在每次换挡时间上都比别人快出半秒。”依靠对分秒必争的执着,王一的成绩足足比之前提高了20秒。

  “哪有什么‘车王’,只有不断攀登的‘高峰’。”听到记者的问题,王一沉默了片刻,“我相信,高山之巅,一定有最美的风景。”

  经过忙碌而紧张的救援,王赟赟难得有调整的时间。他翻阅着手机里的问候短信,给战友和亲人们回复平安。

  面对突如其来的赞美,这名“95”后战士保持着难得的冷静。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十几天前,河南郑州持续暴雨。王赟赟作为火箭军某部救援队的一员,参与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的救助任务。

  “整个城市都被水淹了,很多老百姓的车辆漂浮在水面上。”王赟赟说,“那场景让人心疼。”

  受领任务时,王赟赟和战友们刚从河南省儿童福利院转移了500多名儿童。来不及休整,救援车辆迅速编队,向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发。

  福利院与医院分别坐落于城市的东西两头。王赟赟翻了翻地图,两个目的地之间的直线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暴雨,让这段并不遥远的路程充满着未知——城市的主干道已经被积水淹没,多处房屋遭到损毁,不少树木被拦腰折断……当车队行驶到高速公路出口时,雨慢慢的变大,车队指挥员李进成不得不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

  一边是被暴雨围困的医院,一边是极端复杂的路况。当时,作为编队的头车,王赟赟是车队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李进成问他,“车辆能不能进得去?”王赟赟答:“能,我有信心。”

  路途比想象中更加艰难。雨滴砸在车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雨刷器的挡位已经调到最大,王赟赟的眼前仍是一片模糊。到了离医院4公里处,积水已经没过轮胎;再往前,水开始渗入驾驶室……

  经验告诉他,车辆的最大吃水深度只有1米多,如果再往里走,车辆有很大的可能性熄火,更别提水下未知的险情。有那么一瞬间,王赟赟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汪洋里驾驶着一艘船。

  400米、200米、100米……离医院慢慢的接近,驾驶室内的积水已经没过了官兵们的膝盖。

  “水进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腿已经有点不听使唤了。”王赟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是我有底气,一定能达成目标。”

  那一年,王赟赟远赴高原执行某演训任务。他作为先遣队员需要驾驶运输车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阵地。过去,像王赟赟所在的运输分队,只需按照上级指示把物资和器材输送到位,并不直接参与作战行动。

  这次演训却不一样。导演部规定,运输车队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转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车辆驾驶员不能打开车灯,编队只可以使用车上的荧光带和探照灯进行照明。

  “各单位注意,前方路段遭受空袭,道路受阻……”拐过一个路口,前方忽然出现弹坑、震毁、坑洼等崎岖路面,车辆开始严重颠簸。

  “稳住方向盘、调整油门和刹车”……短短几秒钟,王赟赟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完成多次紧急避险。最终,车辆虽到达指定地点,却因超时被扣了分。

  “过去汽车兵更多的是把人和物送上战场,而今天,开车本身也是一场战斗。”王赟赟说。

  这些年,王赟赟所在部队常态组织驾驶理论、场地综合驾驶、夜间驾驶等课目训练,模拟雨雾天、泥淖地、涉水区等极端驾驶环境,突出夜间载重、隐蔽伪装、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全面锤炼驾驶员“运、住、走、打、藏、管、修”综合实战能力,推动驾驶员队伍从保障型向打仗型转变。

  该部运输分队指导员王林也参与了此次医院的救援行动。军车涉水前行时,他就在王赟赟的身边。

  “‘一直往前开’的背后,是能力底数的又一次考验。作为战斗力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我们驾驶员队伍有能力、有信心跨过一切障碍。” 王林说。

  完成任务后,在执行例行隔离的同时,指导员王林给王赟赟布置了一个新任务——梳理此次救援行动的经验。王赟赟在汇报中写道:“危难时刻见忠诚,正因为有着不一般的锤炼,我们才有不一般的底气……”

  倒向而行的猛士车驾驶室里,四级军士长罗学的双手不停地在方向盘上舞动。轮胎与地面不停摩擦,发出剧烈的嘶鸣声,车轮的印记勾勒出一个个墨色的“8”字。

  这是该旅特种倒向追击训练的最快纪录。纪录创造者罗学是特种驾驶课目的“总教头”。

  翻开这名“总教头”的成长履历,一组数据让人印象非常深刻——2008年开始接触特种驾驶,12年驾驶经历,熟练掌握5种车型,总行车里程超过49万公里……

  对于罗学来说,他对驾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极限。

  罗学最早开的是摩托车。他曾借助80厘米的台子飞过6米的高度,是全旅完成这一个动作的第一人。后来,摩托车换成勇士突击车,他又开始琢磨怎么压缩时间进行快速漂移。再后来,他还开过猛士突击车……

  倒向追击是特种驾驶中难度最高的课目之一,也是执行反恐维稳、山地搜剿、通过复杂地段任务的一项重要技能。

  “这种特殊的驾驶方式并不是为了‘耍酷’,而是实战的需要。” 罗学说,在反恐维稳行动中,很也许会出现驾车逃跑的情况,而且对方也不可能“一直跑直线”。

  为了练就极限车技,罗学下了不少功夫。第一个需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碍——转弯时如果方向盘没有及时转正,非常容易造成翻车。

  “在追击时,转弯要尽可能地选择小角度。”罗学说,他发现大角度转弯后往往追不上前车,但角度太小又存在风险。

  成百上千次地训练,让罗学深深喜欢上这门技术。他经常引用电影《飞驰人生》里的台词——“这不是驾驶的技术,这是驾驶的艺术”。他最喜欢听到对讲机里传出“漂”字的瞬间——左手猛打方向,右手猛拉手刹或右脚猛踩刹车——车轮在地面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最近,罗学戴着夜视仪,开始探索全黑条件下的特种驾驶。不久前,罗学参加了一场夜间定点清除行动演练。当“”驾车逃离时,他迅速驾车追击,成功封堵逃离路线,将目标车辆逼停。

  对于开车,罗学坦陈自己“喜欢开快车”。但面对曾经带过的兵时,罗学的车却“减速”了。

  陆军“特战奇兵-2019”比武竞赛展开,罗学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特种驾驶的集训,碰到了自己带过的兵——上士李靖。于是,罗学主动退出,从队员转变成李靖的教练。

  最终,李靖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快车开久了,要开始‘减速’,多给年轻人创造机会。”罗学说。

  失败是学习、科研中绕不过的槛。无论意外还是失败,这都是迈向科研“高光时刻”的必经之路。

  水稻绿色丰产优质高效无人化栽培技术现场观摩评议会近期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举行。

  杨乐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个领袖,对中国数学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一个时代的楷模,指引和鼓舞着几代青年投身科学。

  近年来我国女科技工作人员所处的大环境显著改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女性科技领军人才,为建设科技强国谱写了绚丽的“半边天”华章。

  江西省还着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渠系建设,硬化土渠、清淤疏浚、打通“肠梗阻”,使得灌区内沟渠相连、排灌畅通。

  虽然“北极”芯片原型不太可能立即商业化,但“北极”芯片的数字架构极具创新性,对于使AI在自动驾驶汽车和飞机的计算硬件上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用大食物观筑牢食物安全底线日是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10月22日,以“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高质量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地”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上,来自所罗门群岛、塞舌尔、柬埔寨、埃及、韩国等众多海洋国家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共促蓝色合作,共奏丝路海韵”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讨论,进一步凝聚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海洋合作的共识。

  北京市的一些景点上线手语导览服务,助力听障人士更好游览观光;上海市启动信息系统改造,让生僻字可被识别;江苏省连续3年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帮助老年人点亮幸福生活……

  武汉市先后成立7个院士科普工作室,持续开展生命健康、自然教育、信息通信、农业科学技术、精密测量、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科学人文等领域的科普活动。

  重庆,一座令人心向往之、打卡必选的网红城市;一座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城市;一座不断蝶变、日新月异的数智创新城市。

  2021年以来,该所加大对国内外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油料作物种质资源库内新增种质资源7585份,资源增长率在20%以上,资源保存总量增至4.43万份,居世界第一。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地热能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发电、温室种植、食品烘干、建筑物供暖和制冷等领域。

  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明显地增强,国际合作正在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必选项”。

  习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辟下第一方药圃。自此,这座城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故事就生生不息、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