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配电柜研发制造商
全国咨询热线:4000-588-448

公牛虚假宣传处罚被撤销 “插座一哥”多元化布局前途未卜

发布时间: 2024-03-28 09:37:42 |   作者: 行业新闻

  未来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凌萌)“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近日,因该广告宣传语涉嫌虚假宣传,国内“插座一哥”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牛集团)被处以10万元罚款。对此,公牛集团回应未来网称,目前该则行政处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监管部门决定予以撤销。

  据媒体此前报道,近日,公牛集团全资子公司宁波公牛电工销售有限公司因不正当竞争行为,被湖北省钟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处罚事由显示,当事人销售的“公牛”牌系列插座商品上标注“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摔不烂,新国标安全大升级”的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

  针对该行政处罚通报,公牛集团回应未来网记者称,公司已收到钟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认定,此前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决定予以撤销。

  同时,公牛集团表示,“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的商业宣传是基于专业第三方市场调查与研究机构的调研而得出的真实数据,也与公司产品的销售状况事实相符。同时公司在产品外包装上也对该用语进行了数据来源备注:“数据来源:尚普咨询集团;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公牛产品(电连接、墙壁开关插座、LED照明、数码配件等)的家庭超过中国家庭总量的70%;于2022年8月完成调研”。

  目前在信用中国官网及企查查、天眼查等信息检索平台,公牛集团此前被通报的虚假宣传处罚信息已检索不到。

  1995年,公牛集团凭借插座生意起家,旗下产品由单一的转换器(俗称“插座”)逐步开拓至LED照明和数码配件等几大品类。正如宣传语“10户中国家庭,7户用公牛”所描述,公牛插座在行业中占据着领头羊,凭借较高的市占率成为插座界“一哥”。2020年2月,公牛集团于上交所上市,总市值迅速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1月更是迎来巅峰期,股价最高上涨至170.41元/股,总市值一度超1500亿元。

  不过,在公牛产品走进慢慢的变多家庭的背后,公牛集团也存在着垄断行为。据悉,对于旗下的核心产品转换器,公牛集团要求经销商专营专销,即只能销售公牛插座,且对于经销商的产品售价也有所限制。2021年9月,公牛集团也为自己的垄断行为“买单”。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公牛集团因违反《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相关垄断协议”,被判处2020年度中国境内销售额98.27亿元3%的罚款,共计2.95亿元。

  此番风波后,公牛集团陷入“多事之秋”。首当其冲的,其总市值迅速跌破千亿元,随后股价震荡下行,至今股价仍在百元左右徘徊。截至11月7日收盘,公牛集团报收99.69元/股,总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630亿元。

  遭遇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之外,公牛集团的传统业务业绩增速趋缓。2021年及2022年,公牛集团的营收分别为124亿元及14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22%、13.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80亿元、31.8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18%、14.68%。对比来看,2018年及2019年,公牛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

  具体来看,以转换器(即插座)、数码配件为主的电连接传统业务贡献了过半的营收,但业绩增长略显乏力,2021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5.58%,到了2022年下降至4.22%,仅实现个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公牛集团也遭到股东及实控人的接连减持。财报显示,曾斥资8亿元拿下公牛集团2.235%股权的高瓴资本在2021年减持了878.07万余股,持股票比例在2021年末下降至0.55%,更是在2022年三季度退出公牛集团主要股东行列。

  今年7月,公牛集团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阮学平通过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2%,套现超过16亿元。

  近年来,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驱动下,智能家居行业迎来发展浪潮,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等细分赛道不断涌入各类玩家。作为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牌电工产品制造企业,公牛集团也未雨绸缪,开启多元化布局,不断开拓产品线年,公牛集团在电连接产品、智能电工照明产品两大原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新能源业务,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充电桩、户外便携式储能等多款创新产品,发力新能源线下赛道。

  另一方面,公牛集团也向智能照明赛道发起冲击,于2022年推出智能无主灯新品牌“沐光”,定位无主灯领域的专业品牌,产品布局涵盖筒射灯、轨道灯、灯带、氛围灯系统等。据悉,无主灯是指空间照明不再依赖传统主灯,而是利用多种光源,实现“见光不见灯”的设计效果。

  不过,新业务的业绩表现似乎不尽人意。2022年,新能源业务的全年收入为1.53亿元,仅为全年营收贡献了1.08%的业绩,在三大业务中表现最差。而2023年上半年,这一业务的业绩表现仍未能有所改观,实现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95.21%,营收占比不足2%。

  对于“沐光”品牌的业绩表现,公牛集团未在财报中予以披露,而是在近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该品牌自今年3月推出以来广受市场关注,公司正在持续深刻地洞察市场的基本状态,以更精准地寻找和开发合作伙伴。

  新业务表现平平外,小米、华为、飞利浦、西门子等跨界厂商也“杀”入公牛集团腹地,竞相涌入智能照明、新能源赛道,让公牛集团的多元化布局更具挑战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公牛集团开拓的新能源等业务都极具市场潜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能源政策的推动,新能源市场需求一直增长。公牛集团在电连接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将其应用于新能源市场有望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然而,新能源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公牛集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还需加强品牌营销和市场拓展,提高在新能源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与飞利浦、小米、西门子等一众细致划分领域玩家竞争时,公牛集团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才可能成功突出重围。”江瀚表示。